太湖治污,亟待观念和机制变革
发表日期:2023-02-14 03:43  点击:
  据太湖流域管理局年底最新监测资料,通过“引江济太”工程,太湖的水质已经发生转变。但是,太湖流域管理局工作人员坦承,彻底治好太湖,绝非一夕之功,“污染它只要不到10年,让它恢复清澈,至少需要几倍时间。”      必须承认,河流湖泊治污不是一件易事,邻国日本为了治理琵琶湖就花了30多年。但是,太湖治污20年的成绩单却并不容乐观,除了年年爆发蓝藻,此外,太湖流域60%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劣于三类。相比于上百亿的投入,我们在治污上的成绩显然太过单薄。      太湖治污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,而最大的制约因素则在于始终缺乏一个完整的管理机制。比如,流域内污染企业的整治,只能由各地方政府出面管理,太湖流域管理局的职责权限仅在于水质方面,对于污染源,只能向当地政府提供建议;再如,多头管理,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由江、浙、沪三省(市)按块负责,规划打架时有发生。      而这,又是当前国内比较常见的管理模式,而支撑这种模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发展经济的观念。在我们的发展观念里面,虽然也强调可持续发展,但实际上发展经济仍然要比治理环境更为迫切,因此,地方利益的协调便左右了治污的管理模式,各种利益难以调和的情况下,治污的管理部门便只能在政策的夹缝中左冲右突。      因此,当务之急,要想实现太湖流域从根本上得到治理,亟待在观念和机制上寻求变革。首先,要彻底放弃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经济发展理念,在决策层面提高对太湖治污的责任感和危机感;其次,要实现流域和区域规划的统一,站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,为太湖流域彻底实现无污染打牢基础;再次,赋予治污的管理部门更大的权力,变“多龙治水”为“一龙治水”。      而这一切,我们除了可以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还可以向日本等国家汲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。如果,我们仍然沿着现有的治理思路和做法,只会陷入“治理——污染——治理”的怪圈,而当下的治理成本也将极其昂贵。

版权所有:华洋网,www.huayangdianqi.com 网站地图